首页 云南 正文
协同发力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提质
云南日报    09-26 08:48:34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12月至今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多个调研组,对我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开展深入调研并形成多个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省在制度完善、政务诚信、司法保障、执法规范、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云南特色的创新实践。

省委高位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云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22年以来,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质询、专题询问等方式持续对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监督,并紧盯问题督促整改。

省政府制定实施《云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关于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推动建立省级公平竞争审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咨询组,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各级法院、检察院强化司法监督和保障。2024年,全省法院系统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6件290人,审结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1899件3676人、职务犯罪案件969件1120人。2025年开展“清积案·定分争”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涉企长期未结案件,对涉企纠纷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1865人,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2亿元,办理涉企民事监督案件1296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件962件,监督纠正“小过重罚”案件28件,持续推进涉企“挂案”清理,加大羁押必要性审查力度,避免办案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各级行政部门规范行政执法与监管。司法行政部门推动出台《云南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16项措施》,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强化行政复议监督,推广“掌上复议”小程序,开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绿色通道”、推行涉企争议“容缺受理”。2025年1至6月,全省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67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260.6万元。

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服务型执法,全面落实“企业安静期”,未收到违规开展涉企行政检查投诉举报。深入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办垄断案件9件、不正当竞争案件595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397件。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为企业减负3.04亿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5年全省部门抽查计划742项、全省部门联合抽查计划2723项,分别较2023年压减236项、1482项,减少24.15%、35.24%。在509个行业领域试点开展“一业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犯罪案件数同比下降25.54%。其中,非法集资案件数同比下降43.14%,涉税案件数同比下降53.15%,走私案件数同比下降51.63%。积极争取到国务院批准9个州(市)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5个口岸办理外国人签证、东盟10国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144小时免签等政策,今年以来,享受过境免签政策入境云南外国人同比增加90.25%,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外国团体旅游签证数同比增长76.43%。

法律服务与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设立“中小微企业咨询窗口”,开通12348热线“企业服务绿色座席”,升级“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9000余户企业、2000多名律师入驻平台。全省共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7万个,2025年上半年调解矛盾纠纷13.3万件,其中涉经营主体纠纷1.7万件。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报告同时指出,虽然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执法严格性规范性、政府信用建设、系统化集中化营商环境体系建设、司法保障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下一步要持续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构建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强化政府信用建设,持续提升司法保障与监督效能,优化政务服务与法律供给,拓展涉外法治合作,推动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云南日报 记者郎晶晶)

编辑:洪俊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