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江水悠悠,诉说着千年往事;鸟啼声声,唤醒了南方古丝绸之路的文化记忆。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中,追随着历史的脚步,解读山水间蕴藏的文化密码,呈现更加立体生动的大美盈江。
▲ 稻谷抽穗 晏金成 摄
五月开始,盈江的农民们在大盈江畔的田间地头插秧播种,一幅“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乡村美景徐徐铺开。绿水千畦里,他们卷起裤脚踩进软泥里,一手攥着嫩绿秧苗,一手飞快分插,并笑着念叨“芒种芒种忙忙种,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这是刻在农民骨子里的农耕智慧,从春到秋,从未缺席。
▲彩色稻田 杨晓洁 摄
▲稻田与蓝天白云、高山村庄融为一体 沙永胜 摄
转眼进入九月,盈江的田野换了装,翠绿变成金色稻浪,稻穗压弯了稻秆。秋风一来,盈江的稻田唱起了丰收的歌,歌声绕进了农家的炊烟里。在阳光的滋润下,稻谷贪婪地享受着秋的轻抚,空气里飘着新米的清香,秋天是甜的、更是香的。此刻,悠悠的大盈江横穿千里稻田,水面映着金黄的稻浪,天地间像是铺了一张巨大的金毯,连着远山、映衬着蓝天。
▲金色稻田 张盛 摄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秋收时,丰收的场景比夏天插秧更显鲜活。在山间的稻田里,阿婆握着磨亮的镰刀,割稻的动作又快又稳,稻秆在她脚边堆成小堆,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在大盈江畔,打谷机一响丰收的喜悦随之而来,谷粒就像金豆子似的落进口袋,装满了自然对耕耘者的馈赠。
▲秋日丰收 晏金成 摄
丰收的喜悦,还藏在盈江人特有的秋日仪式里。谷粒收回家后,家家户户会开始“晒丰收”。院子里的晒场、田野的路成为了秋收的展示台,他们将谷粒均匀摊开,阳光晒得谷粒发烫,也把日子晒得暖洋洋。傍晚收谷时,木耙子在晒谷垫上划出规整的纹路,谷粒顺着纹路聚成小山。夕阳西下,谷子归仓,满满的粮仓让农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谷子一收,将碾出的新米煮成一锅喷香的白米饭,加上几个小菜,约上几个好友小聚,便是盈江人最朴素的丰收庆典。
▲田间“晒丰收” 张盛 摄
这满田的丰收,是盈江人勤劳的见证,更藏着他们对大地深沉的爱。从夏日插秧时的细心,到秋日收割、晾晒时的用心,每一步都不含糊。经常有人说“盈江的米养人”,其实是盈江人用双手把土地伺候得好,懂得把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装进每一粒米中。
▲盈江秋色 梁照念 摄
谷仓装满了,田埂上的脚印还没干,盈江人又开始了新一季的忙碌。在春种秋收的轮回里,盈江的农耕故事在延续,乡愁的味道在传承。来年,田埂上还会有插秧的身影,田野里还会有金色的稻浪,院坝里还会有晒谷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