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市人大代表云丽:扎根红土践初心 履职为民促振兴
昆明信息港    10-10 08:28:20

19411760036798762

云丽通过直播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受访者供图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云丽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东川区群众反映的“土特产销路窄、增收渠道少”的急难愁盼问题,她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心上、把履职责任扛在肩上,扎根红土大地,深耕乡村产业,用数字化手段激活发展动能,用实干担当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书写着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关键看产业“路”通不通。云丽带着“如何让好产品走出大山”的问题,走遍东川区的村村寨寨,逐户了解农特产品的口感特色、产量规模和销售瓶颈。在摸清市场需求后,她积极尝试“直播+土特产”新模式,化身“红土产品代言人”走进直播间,从产品品质到种植故事,用真诚推介东川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这场“接地气”的直播代言,不仅让大山里的土特产走进了更多消费者的视野,更让她找准了“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的履职方向,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在直播打开销路的基础上,云丽深知“好产品还需好渠道”,产业链条不完善、流通时效慢仍是制约发展的短板。为此,她聚焦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关键环节,牵头打造农果云云仓,构建起“云端仓储+智能配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全省20余个县区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云仓实现统一分拣、包装、溯源,并接入京东、抖音电商等平台智能调度系统,大幅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时间。这一举措,让藏在深闺的高原特产实现快送直达,为乡村产业插上了数字经济的翅膀。

云丽始终认为,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守住生态底线。针对东川区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她选址建立七彩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推行“有机种植+生态循环”模式,让绿色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为提升产品品质,她主动对接云南省农科院、航天科工集团,联合打造国家级花生试验站、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和科技小院,手把手向农户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确保产品符合绿色认证标准。同时,她注册“七彩农果云”商标,以包装设计凸显高原生态特色,使产品溢价达30%以上。如今,示范基地已带动周边9个乡镇发展种植2000余亩,户均增收3000多元,绿色发展的甜头实实在在装进了农户口袋。

“产业发展的成果,要让每个参与者都共享。”这是云丽履职中坚守的理念。她创新推行“电商平台+订单农业”模式,通过直播预售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再与合作社签订种植订单,实现“以销定产”的良性循环。为让农户掌握“数字技能”,她在农果云云仓设立培训中心,免费传授电商运营、直播带货技巧,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帮助80余户农户开设网店。在此基础上,她推动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种植、保底回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024年,通过该模式销售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近亿元,产业链上的农户、合作社、企业各环节都尝到了甜头,共享经济的覆盖面在乡村大地不断拓展。

从田间地头的调研走访到直播间的倾情推介,从产业链条的升级完善到利益联结的精准构建,云丽用一件件实事诠释着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初心。她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不仅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焕发活力。在新时代的履职路上,正是这样一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人大代表,用担当与实干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发展的“领路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东川区人大常委会 杨文春 杨江)

编辑:文丽荣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