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泥泞变通途!普立乡簸火村乡贤50万铺就家乡“暖心路”
普立旅游    10-17 14:42:01

在普立乡簸火村委会四组、五组,一条狭窄破败的土路,曾困住了村民世代的出行脚步。3.5米宽的路面上,坑洼随处可见——雨天里,泥浆深可没踝,布鞋一踩便深陷其中,连拔都拔不出;晴天时,路面尘土飞扬,一阵风过,行人满脸满衣都是灰沙。“路不通,日子就难有奔头”,这句沉甸甸的话,是村民挂在嘴边的无奈牢骚,更像一根紧绷的弦,时刻揪着普立乡交管所所长、簸火村党总支书记宰家应的心,也牵动着远在他乡的游子——刘睿昌的思乡情。

自兼任簸火村党总支书记那天起,“解民忧”三个字就像一枚滚烫的烙印,深深刻进了宰家应的骨子里。他比谁都清楚,对大山里的村子而言,道路是发展的“命脉”,更是村民安全的“保障线”。多少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他沿着串村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巡查:见过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拐杖,在泥水里艰难挪步;也见过村民骑着三轮车被卡在路中坑洼里进退不得。这些场景像一块块重石,重重压在他心上,“必须把路修好!”这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扎越深,愈发坚定。

修路资金缺口大,绝不能因为钱不够,就让大家的希望落了空!关键时刻,宰家应想到了心系家乡的在外乡贤刘睿昌。一个电话,一番恳谈,没有过多客套,刘睿昌在了解乡亲们的困境后,当即决定慷慨解囊,将50万元捐款打入村集体账户,一举解决了修路的燃眉之急。没过多久,一条长1.7公里、宽5米的水泥大道,顺着山势蜿蜒铺开;一座长9米、宽6米的新桥,也稳稳架在了村旁的小河之上——从此,村民们再也不用绕着陡峭的山坡走远路了。

干群一条心,乡贤添助力。如今,乡亲们走在这条平坦的水泥路上,脚步比以往轻快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真切、灿烂。这条铺着水泥的路,不仅是方便出行的路,更铺着簸火村村民的希望——它正领着大家一步步走向更红火、更有奔头的好日子。

编辑:王奕然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