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昆明全力以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昆明信息港    11-04 08:01:07

11月初,金沙江碧波荡漾,沙滩柔软。放眼望去,东川区临港社区依然一派繁忙景象。在旅馆、餐厅、咖啡店,不时能见到悠闲的游客。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临港社区以首届水上飞人、动力冲浪板公开赛为契机,假日前3天就吸引游客超21万人次。从移民社区到水上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临港社区的振兴路越走越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昆明市正依托生态、区位、民族文化等优势,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农业+”模式,全力以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农民增收乡村兴旺

依山傍水的昆明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金沙江的水面前所未有地沸腾,东川港水上嘉年华重磅登场,成为强劲的流量引擎。临港社区党支部书记潘有福介绍,在水上飞人、动力冲浪板公开赛中,来自广西、贵州、湖南等9个省区的顶尖选手轮番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引来岸边观众阵阵欢呼。这场高水平赛事,标志着东川区开启水上运动旅游新篇章。

在禄劝县转龙镇,轿子雪山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和森林资源优势,为林下种植产业提供优良条件。转龙镇着力打造滇中高原优质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昆明鸿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夯实利益链,流转林地1.3万余亩,带动各族群众发展林下天麻种植,重点培育“轿子雪山乌天麻”品牌,禄劝县逐渐成为我国天麻优势产区。

每年7月,安宁市艾家营村的葡萄为夏日带来甜蜜。这个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依托衔接资金建设深加工基地,新建厂房并购置烘干设备,实现从传统种植到“产加销”一体化的转型升级。“以前卖鲜果经常担心滞销,现在村里有了深加工设备,我们的收入稳定多了。”村民李大姐一边分拣葡萄一边说。项目预计年加工鲜果10吨、产出果干3吨,年产值可达1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同时,项目还创造了900余人次的临时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年务工增收5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昆明市已完成一轮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9507元增长到2024年的23577元,连续3年位居全省首位。

乡村旅游量质双升 百村行动喜获丰收

自昆明市“百村行动”实施以来,各县(市)区加大农文旅融合重点村建设力度,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楼阁、渔笼、渔船、码头映清波,晋宁区牛恋小渔村“水上渔村”的韵味藏在每一缕水汽里,百亩马鞭草紫色花海如梦如幻,将游客带入一个童话世界。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小渔村拉开大幕,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逐渐走上蝶变之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这里,返乡研究生李银萍在小渔村开了一家咖啡店,她十分看好这里的发展潜力。小渔村利用紧贴滇池、村庄周边大面积湿地和生态廊道等优势,以特色文化为重点,充分挖掘村内渔业文化,对村民院落、院墙、入户庭院和门头进行统一设计打造,使有水、有船、有院、有田、有人家的滇池渔村场景与现有村落形态互融。同时,引进渔乐圈露营基地等业态,植入体验式休闲旅游项目,以浓郁的渔家特色、最美的滇池落日、独特的自然环境等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昆明市“百村行动”重点村接待游客149.6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367.65万元。其中,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接待游客103.8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867.47万元;54个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接待游客45.8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00.18万元。

从100个村的乡村旅游情况看,旅游消费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民宿餐饮等带动效应明显,家庭自驾游、短途深度体验游成为主流,省内外游客如云,展现昆明乡村旅游的强大吸引力。昆明市“百村行动”重点村系列活动有效激活乡村消费潜力,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发展,实现“以节促游、以游促消”的良好局面。

措施精准发力 建设磨憨边境幸福村

今年7月,昆明市2025年“寻找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揭榜招贤”活动举行,创新推出“三个一批”措施,广泛汇聚各方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揭榜招贤”行动,是昆明市202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去年以来,“揭榜招贤”行动已成功签约59个项目,签约金额超2.6亿元,吸引59个经营主体和79名本土人才参与,带动家门口就业5520人。“揭榜招贤”行动已成为昆明组织工作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寻找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揭榜招贤”活动精准对接乡村发展实际需求,为乡村项目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关键要素,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

来自江苏的杨女士在网络上看到磨憨“拔节生长”的报道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到尚冈村旅游。她表示,在这里看到了祖国壮美山河的别样风采和绚烂文化,自豪感增强不少。

自帮带共建以来,按照《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要求,昆明市充分挖掘磨憨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重要引擎,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形成任务清单,统筹协调推进。

在此过程中,积极打造具有磨憨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出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和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动员曼庄村群众打造农文旅项目,现已建成农家乐1家、烧烤和冷饮餐饮店各1家;在磨站村建成“尚野”哈尼旅游营地;设计尚勇—磨站—上光明—下光明—董宗堡徒步及自驾骑行线路,并制作手绘地图,在道路节点设置旅游标识牌,串联文体旅游资源;新建龙门村精神堡垒、龙门村胶囊酒店、1.5公里滨水步道、南满河人行便桥……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不断满足游客在磨憨旅游中“吃、住、行、游、购、娱”各种需求,发展旅游吸引人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硬”支撑。(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编辑:余娅雯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