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市应急局立足昆明工贸企业点多面广、基础薄弱的实际,紧扣“控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目标,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监管难题,推动工贸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高位统筹 下好治本攻坚“先手棋”
思路清,则方向明。市应急局深刻认识到,打好治本攻坚战役,首先在于顶层设计与思想统一。“我们严格按照任务清单进行工作落实、管理,压实责任。”市应急局基础处处长吕鹏介绍,今年3月31日,结合昆明市工贸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基础处制定了清晰的“作战图”——《昆明市贯彻落实工贸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任务清单(2025年度)》,明确六大行动、18条具体措施,为全年工作划定跑道、树立标尺。
部署紧随其后。4月10日,全市工贸安全监管工作会暨事故防控警示会召开,向各县(市)区应急部门和14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吹响“冲锋号”。这不仅是任务的部署,更是思想的动员。随后在5月29日、9月18日召开的两场座谈会,则是对攻坚战的“中期调度”和“战术调整”,针对推进中的难点、堵点进行再分析、再部署,确保全市监管力量与重点企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精准发力 打好隐患治理“组合拳”
治本攻坚,关键在“治患”。市应急局制定《昆明市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定点管理,同时创新“执法+服务”模式,实现监管与赋能并重。
“泄爆片安装不合理,一旦发生粉尘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今年10月,在对昆明方大春鹰板簧有限公司进行安全巡查时,检查人员一眼就发现了这个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要求限期整改,但是企业虽知风险却不知如何整改。市应急局迅速派出专家赴生产一线,“面对面”讲解规范,“手把手”绘制施工图,指导企业完成整改,化“险”为“安”。
严格执法是底线,“专家指导服务”则体现了监管的温度。截至目前,全市执法检查工贸企业1147家次,整改重大隐患262项,立案查处65起,罚款104.175万元,关闭取缔违法企业5家,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组织专家对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开展“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制度、提升能力,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强基固本 提升事故防控“内生力”
外部的监管督查终须转化为企业内在的防控能力,方能长治久安。市应急局将提升工贸企业从业人员能力作为治本之策,打破“填鸭式”教学,开展“案例化、场景化、互动化”系统培训。“法规条文枯燥,我们就让事故企业‘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吕鹏表示,培训内容根据县区与企业需求灵活调整,实现“企业想学什么,我们就讲什么”。
5月,滇中新区粉尘防爆专项培训中,中铜(昆明)铜业有限公司分享“安全管理破局”实践,通过创新激励方式使员工安全积极性提升400%;9月,寻甸有限空间培训集“政策解读、案例警示、现场教学、闭卷考核”于一体。云南福铝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观摩后感慨:“安全没有‘够好’,只有‘更严’。”这种带着问题学、深入现场看的模式,让安全管理知识从“纸面”落到“地面”,切实提升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突水平。
经过不懈努力,昆明工贸行业安全形势稳步提升:2024年前存量重大隐患424项全部清零,2025年新发现262项重大隐患整改率达90%;“两项制度”建立企业达2849家,全社会“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氛围日益浓厚。
尽管形势稳中向好,市应急局对存在的挑战仍然保持着清醒认识。吕鹏表示,接下来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工贸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收官工作,持续巩固拓展攻坚成效。通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昆明市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防线必将筑得更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