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省会城市+边境口岸 昆磨联动创新跨区域产业协作发展新模式
昆明信息港    05-12 14:37:34

中国磨憨—老挝磨丁经济合作区,是中老两国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和推动的重大项目。

昆明自2022年托管磨憨以来,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更大的空间层面进行实践,按照“省会城市+边境口岸”统筹谋划,创新采取“央地合作”“四区联动”“以城带边、以城兴边”等联动发展模式,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磨憨聚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为产业落地磨憨蓄势赋能。

图片 1

建成投用的磨憨站。记者江枫/摄

先接管后移交,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2024年5月,昆明出台重点产业协作园区管理办法,统筹划定的两个重点产业协作园区,一个是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一个就是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

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我国继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之后,与毗邻国家建立的第二个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区,规划区域老方面积16.4平方公里,中方面积最初为4.83平方公里,后来调整为7.83平方公里,其中国际商贸服务区0.83平方公里,国际产业合作区7平方公里。

图片 2

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老交界处。记者江枫/摄

为加快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2022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创新体制机制,决定磨憨由昆明市全面托管,期限50年。磨憨—磨丁合作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王勇介绍,昆明按照“先接管,后移交,快速进驻”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托管移交工作,2022年9月,实现了全面接管磨憨经济社会事务。

合作区通过协调争取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国债、省预算资金、专债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再加上市级层面资金配套,取得了快速发展。王勇说,到2024年底,各级下达磨憨资金84.25亿元,今年一季度到位资金27.49亿元,合作区总到位资金已经超过100亿元,这为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

目前,磨憨沿边产业园区已签约项目70个,协议资金152.83亿元。磨憨口岸通关能力大幅提升,出入境旅客和列车查验效率整体提升30%以上。磨憨口岸进出口货量由2022年的566.69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928.31万吨。进出口货值由2022年的433.3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31.26亿元。出入境人员由2022年的30.58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238.51万人次。合作区还推动成立中老铁路城市联盟,首批成员包括昆明市、成都市、重庆市、乌鲁木齐市等7个国内城市和万象市、琅勃拉邦市等3个老挝城市,人文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得以快速发展。

昆明市投资促进局、商务局等部门,也将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纳入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体系,将合作区作为昆明招商引资的“金名片”,做到宣传推介必谈磨憨,企业对接首推磨憨,促进了一些企业到磨憨的考察和项目的落地。

“昆明托管磨憨以来,磨憨人口从托管之初的2万人增加到4万人,如今的磨憨,正逐步由边陲小镇向口岸城市跃升。”昆明市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说。

央地合作,有效解决建设初期缺人缺钱缺经验问题

在磨憨的建设上,昆明与中国中铁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通过央地合作共同推进磨憨的开发建设。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初期缺人、缺钱、缺经验的问题,推动了围网区、南坡、新国门等重点片区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磨憨公路口岸提升改造、南坡隧道等一批项目,也得以加快建设。

中铁开投磨憨指挥部副指挥长、安全总监欧浩介绍,截至目前,中铁在磨憨中标33个施工总承包类项目,合同金额为55.45亿元。中铁组织中铁二局建筑公司、中铁建工三公司、中铁八局昆建公司、中铁二院昆明公司等11家三级单位,承揽磨憨工程建设、投资运营、施工设计等任务,共投入管理人员300余人,施工作业人员3500余人,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500余台(套)。

截至目前,磨憨污水处理厂、供水厂等8个项目已完工,14个项目正在施工,今年,磨憨中学、卡口改扩建、规划十号路、十一号路等十多个项目,也将陆续完工。如今的磨憨,以国门片区、南坡片区、站前片区“三大组团”为支撑的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三横三纵”交通路网加快完善,高标准的规划蓝图正在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画卷。

图片 3

磨憨南坡产业园区展示的台铃电动车。记者江枫/摄

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宇介绍,昆明托管磨憨以来,积极推动央地合作、沪滇协作、区域协调发展并承接产业转移,成功推动13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国门商贸街、中铁站前广场建成运营,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建成开园,首批15.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昆明19个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滇中新区,有41家企业在磨憨注册公司,41个项目落地磨憨,计划总投资11.29亿元,涵盖轻纺、机电、商贸、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等众多领域。合作区还与上海松江区、浙江长兴经开区、苏州浒墅关经开区、长沙经开区、临沂经开区、青岛经开区等东中部发达地区11个园区,签订结对合作协议,上海临港磨憨—磨丁跨境服务中心项目更为东西部产业转移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四区叠加,形成口岸腹地产业转移一体化发展格局

云南省、昆明市还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保税区、磨憨—磨丁合作区,建立“四区叠加、昆磨联动”协调发展机制。

该机制整合经开区产业聚焦、自贸试验区政策先行、综保区成本节约、跨境合作区通关便利的特色优势,制定畅通经营主体跨区域流动、支持联动发展服务贸易的15条措施,支持企业以“一照多址”形式,采取“昆明制造+磨憨组装”“昆明总部+磨憨加工”“昆明创新+磨憨应用”的模式,在“四区”内跨区域自由迁移或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形成口岸—腹地的“前店后厂”产业转移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格局。

云南五华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旋介绍,2024年,五华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谋划建设云南五华产业园磨憨园区。当年6月17日,云南五华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2日,完成1000万元注册资本金实缴,7月15日,成功在磨憨竞得项目建设用地47.03亩,园区规划建设1幢研发中心、1幢后勤综合楼、2幢标准化厂房,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陈旋说,园区主体建筑今年6月30日前具备使用条件,并可以实现生产、生活功能全配套。目前,园区已经累计对接企业一百余家,发掘意向企业23家并持续做好服务工作,签订投资协议1个,招引企业落地注册9家。下一步,五华产业园磨憨园区将在省、市、区各级政府指导下,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打造优质的产业协作园区。

图片 4

五华产业园磨憨园区建设现场。记者江枫/摄

昆明市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介绍,目前,五华、䘵劝、寻甸、安宁、东川等县区都在积极参与磨憨建设,一批跨区域合作园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这为解决主城区产业空间发展不足拓宽了思路,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落地选择,有力带动了产业转移、优化布局。

以城带边,推动省会优势公共服务资源向磨憨延伸

昆明还创新“以城带边、以城兴边”机制,推动主城五区、安宁市与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建立帮带共建机制,推动省会优势公共服务资源向磨憨延伸。

王勇介绍,昆明托管磨憨以来,“五区一市”结对帮扶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67亿元,成功打造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典范,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行政村有幼儿园占比等9项指标,均达100%,远超云南省平均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等,较托管前大幅提升。磨憨镇入选全国边境小城镇建设试点,合作区成功申报为国家民委第二批共同现代化试点。

图片 5

建成投用的磨憨人才服务中心酒店。记者江枫/摄

合作区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成立合作社12家,下辖边民6160人,边民互市进出口额54.53亿元。合作区以“来七彩云南最南端品边境乡村游”为总体形象定位,全面推动农文旅融合,开展“企业+村寨+农户”农文旅运营模式试点,推动6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9个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边检旅游示范村2个。2024年,磨憨接待游客140.02万人,旅游总收入19.22亿元;今年一季度,接待旅客34.25万人,旅游总收入3.96亿元,老百姓家门口的“好风光”成了手中的“金饭碗”,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已达102万元,是托管前的十多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05万元,接近昆明近郊县区水平。

合作区还组织52个市级部门,分批实施154项民生补短板项目,推动昆三中、师大附小、中华小学等5所主城区优质学校帮建磨憨9所中小学校,昆明市延安医院托管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市属7家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磨憨11家村卫生室,并将磨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纳入昆明市社保体系,让磨憨群众享受省会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2024年,磨憨镇中心卫生院作为云南省基层医疗服务“标杆单位”,成功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门诊急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6%,老挝等外籍患者到院就诊人次增长49.5%,获得了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

相关报道:

昆明推动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破除“小算盘”聚力“大发展”

昆明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收效明显 企业投产早地方受益多

搭建平台赋能产业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成跨区域产业协作样板

东川寻甸合作共建天生桥产业园区 蹚出跨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

昆明多举措推动“四区”联动发展 促进资源高效聚集政策互补互促

编辑:曹月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