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旅居云南”正在成为云南旅游的升级版,在这一全新转变中,越来越多的旅居者发现,昆明很好在。
昆明的城市很美,乡村很美,历史文化、风物气候和生活方式,也受到很多人喜爱。旅行者们在追求更高程度的休闲中,爱上昆明,旅居昆明。
以下,就是我们找到的旅居者的昆明故事……
王京、左书英夫妇二人经营的小店。张朝瑞/摄
“旅”是在空间中寻觅精神的慰藉,“居”是在岁月中淬炼生活的本味。海晏村的日落是位慷慨的调色师,每当傍晚降临,都将海晏村染成流动的琥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享受这场“落日熔金”的视觉盛宴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对海晏村一见钟情而下定决心在此发展的旅居者,他们以“新村民”的身份,在滇池边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经历。
从临水的环湖小路到深邃的村间小巷,海晏村随处可见的餐厅、小食店让这里充满烟火气息,各类特色美食应接不暇。以酸辣口味为主旋律的云南美食占据了海晏村餐饮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村子的青石板路旁,却有一家主打清淡鲜美、原汁原味的“广东左记烧鹅煲仔饭店”,成为了海晏村餐饮圈独树一帜的存在。经营这家小店的是来自广东的王京、左书英夫妇二人,对于小店的经营两人没有过多打算和目标,但却有着让他们决心坚持下去的缘由。
王京、左书英夫妇二人。张朝瑞/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夫妻二人从广东启程来到昆明这片土地,便有了与海晏村的一面之交,传统小渔村的形象并没有引起左书英的注意。随着滇池沿岸的建设与发展,海晏村从沉寂到焕新的华丽蝶变让夫妻二人眼前一亮,再次来到这里,不仅欣赏到了夕阳映照下的光影剧场,还看到了持续攀升的客流量和理想优越的创业环境。为此,夫妻二人当即下定决心在这里扎根创业,开起了这家颇具广式风格的小店。
店内环境。张朝瑞/摄
当滇池天际线还处于朦胧微亮时,王京与左书英便已经开始为一天中所需的食材忙碌起来。一份看似云淡风轻的简餐,却隐匿着复杂繁多的幕后工序。一只烤鸭需要花费2-3小时的漫长烤制,才可完成从肉皮白净到色泽金黄的蜕变;一只猪脚需要十几种配料加持的耐心熬煮,才能达到从皮肉紧实到软糯Q弹的转变;一根排骨与清水的相遇,需要配以玉米、枸杞的点缀,才能带来一碗靓汤的完美邂逅……对于食材的选择,他们有着不可逾越的标准——当天的食材当天卖。在王京和左书英看来,品质优秀的食材不仅是发挥食材本味的基础条件,也是让食客吃得安心和放心的必要条件。
店内忙碌的王京、左书英二人。张朝瑞/摄
当口味偏重、喜好酸辣的云南人遇上以咸鲜清淡为主的广式简餐,食材的本味是否能捕获本地人味蕾呢?这是开店初期让夫妻俩最为担忧的问题,但夫妻俩决定坚守初心和传统工艺,最大程度开发食材本身的潜力与价值,向食客呈现最正宗的广东口味。起初的收益并不理想,但随着新鲜的食材和清新的口感被逐渐认可,店内出现了一批稳定的回头客,凭借着他们的认可,在老客带动新客的趋势下,店内的生意也日益火爆起来。遇到吃不惯的顾客,他们会贴心地送上一份咸菜,也有不少食客提出加重菜品口味的建议,但夫妻俩却始终坚持以传统形式烹饪,因为他们坚信,只要用心做,食材总会给予回报。
即将出锅的美食。张朝瑞/摄
“之前有一对来自红河的母子,专门开车来到我的店里吃煲仔饭,真的很让我感动。”回忆起这次难忘的经历,左书英满脸是欣慰和自豪,这是对她和丈夫努力付出的最大认可。在食客的肯定之外,来自街坊四邻的关心与照顾也让二人深有感触。“自从开店至今,村子里的村民并没有把我们当成外人看待,大家的热情让我们很快融入到这里。”夫妻俩的“广式”普通话并没有让他们在异乡显得格格不入,心直爽快的性格使二人与本地热情淳朴的村民不谋而合,互道家常、分享美食已经成为了他们与村民的日常互动,他们也成为了海晏村的一份子。
夕阳下的海晏村。图片来源:网络素材
闲暇之余,夫妻俩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借着夕阳的余光相约漫步于海晏村的环湖小道,在他们看来,这里的夕阳每天都是崭新的,让他们对未来也充满遐想和期望。海晏村的整体现状让他们坚定了在这里扎根发展的想法,这也反应了在滇池度假区的全力推动下,坐落于滇池沿岸的小渔村在全面发展中,成为了旅居者扎根创业的广阔天地,让他们在滇池湖畔有梦可追、有愿可遂。
【记者手记】
海晏村凭借绝美日落与慢生活氛围,近年来吸引了全国旅居者扎根,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社区生态。
王京、左书英二人之所以能在此扎根,除了用真心经营小店的理念之外,还有滇池周边文旅产业的急速发展和本地人的真诚对待,这不仅让他们实现了创业梦想,更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以“新村民”的身份在海晏村“粤”来越好。(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