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芸 10月11日,2025年昆明市“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建共建及文化助残暨“盲人听电影(评书)”活动——14个县(市、区)无障碍电影放映第四站,在宜良县图书馆圆满举行。该活动由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云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宜良县残疾人联合会、宜良县文化和旅游局、宜良县图书馆协办。
此次活动是系列活动中首次将“口述电影+非遗体验”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吸引了50余位残障群众及志愿者参与。它为基层文化助残探索出了“地域文化赋能无障碍服务”的新路径,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提质升级。
上午,口述电影志愿者郭涛玮在讲解《走路上学》时,巧妙结合宜良耿家营乡苗族“背秋娃”民俗以及山后樱花谷乡村振兴实践,用本地民族生活意象辅助解说,增强了残障群众的精神共鸣。
下午,口述电影志愿者杨晓敏解说完《毒舌律师》后,在电影“正义终得伸张”的激昂氛围中,重申了司法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里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宗旨,让民众更直观、具象地理解了中国司法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现场增设的非遗民族文化微体验活动,让残障群众触摸竹编、白陶、铁陶、钩花扎染等手工艺品,了解端午花街节、樱花集市等文化场景,实现多感官文化体验。
“就像在听咱们身边的故事,特别亲切。”一位残障群众体验了听电影后激动地说。还有残障群众在触摸过现场的非遗展品后表示,平时只能听别人说樱花节的热闹,今天摸到这些手工艺品,又听了电影里的故事,感觉和家乡的文化贴得更近了。
此次创新实践意义重大。在服务模式上,它突破单一视听的局限,构建起了“文化认知+情感认同+发展参与”的全新体系。在社会层面,强化了残障群众对家乡的归属感,推动残健共融与民族团结。在机制完善方面,梳理出了“资源调研—需求匹配—协作联动—反馈优化”的流程,为创新模式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清晰思路。
在活动尾声的满意度调查中,残障群众的反馈充分体现了对“地域特色文化融入”的高度认可。大家普遍认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看”到了精彩电影,更通过本地民族文化的串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宜良文化传承的一份子。
未来,云南省图书馆将总结“宜良经验”,推动各地结合地域特色探索文化助残路径,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创新+基层落地”机制,联合多部门建设“文化助残资源库”,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