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夜色生金 德宏夜经济照亮沿边开放新篇章
昆明信息港    10-25 22:26:04

夜幕下的云南德宏,正悄然成为观察云南经济韧性与活力的新窗口。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夜”为媒,以“本地味”为魂,在芒市的烟火缭绕与瑞丽的边境流光中,铺展出一幅多元共生、开放包容的夜间经济图景。从石斛鲜花饼走红夜市到跨境玉石交易深夜不息,从民族古镇的文化体验到公益市集的城市温度,德宏的夜经济不仅是消费的延伸,更是云南政治、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折射出边疆地区在“稳边、兴边、富边”战略下的持续向好之势。

“本地味”赋能:芒市夜间经济多元发展

暮色渐沉,灯火次第,芒市的夜间经济画卷正徐徐铺展。走进傣族古镇,门楼飞檐翘角在月光与霓虹间温柔交织,青石板路被柔和的灯光染上一层暖黄,一家挨着一家的商铺串联成线,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夜间烟火。数据显示,芒市夜间经济规模近三年保持年均18%的增速,2024年夜间消费占比已达全市服务业收入的43%。

傣族古镇作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巧妙地将特色风情观光、当地美食体验、民族文化展示等元素融为一体,为游客打造了一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夜间文旅盛宴,成为当地夜间经济极具代表性的场所之一。“烟火气”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傣族古镇不仅“烟火气”十足,更是让“本地味”成为独特又迷人的标签。

图片1

石斛鲜花饼

石斛作为芒市的标志性地方产品之一,已成为夜市经济中的“熟面孔”,其经济价值、文化内涵与夜市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消费体验与产业生态。将石斛与鲜花饼相结合的“养生轻食”,在夜市中吸引了不少健康消费群体的关注。“将石斛与鲜花饼结合,主要是使石斛的药效与鲜花饼的口感相融合,形成药食同源的创新产品。”德宏南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人员彭永珍表示,售卖的产品全部来自本地工厂,今年以来,通过线下渠道共卖出了近1000万枚石斛鲜花饼。

图片2

许女士的水果干店

适宜的气候使德宏地区产出了咳地佬、胭脂果等多种本土野生水果,这些在山间深处的果子,深受水果干店店主许女士的热爱。作为傣族古镇中的第一家水果干店,她自古镇开放以来就长期扎根于此。“我的手艺是跟长辈学的,只有纯手工打造,才能激发出来自大山的味道。”许女士介绍道,玻璃罐中形形色色的水果干大部分都来自德宏本地,通过自己多年的手艺打造出了独特的风味,凭借多年来的坚持,为自己积累了一批回头客,更有很多外地游客在品尝后,将这一特色风味带回家乡。

从石斛鲜花饼的创新走红,再到水果干店的特色坚守,芒市的夜间经济正以多元化的姿态蓬勃发展。“烟火气”与“本地味”的完美结合,不仅为游客带来了难忘的体验,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边境夜色新注脚:瑞丽夜经济的双生面孔

夜幕降临,中缅边境的瑞丽开始展现它独特的活力。弄莫湖面倒映着点点灯火,沙滩集市飘来老挝冰咖啡的香气;三公里外,德龙玉都的玉石商人们正在灯光下仔细端详每块毛料,来自缅甸、印度和全国各地的客商穿梭其间,让我们得以窥见边境小城夜经济的生动图景。

在弄莫湖公园,市场管理人员指着脚下细腻的沙滩回忆,这里曾因沙子流失严重而露出底下的土石,通过350万元的投资改造,如今的沙滩厚度达一米,18个集装箱商铺和24辆餐车在国庆期间全新亮相。尽管开业仅半个月,所有餐车和集装箱商铺都已租出,部分商户正在紧张装修。管理人员坦言,这个项目的"公益性大于收益性",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空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未来还将加装安全栏杆、举办民族表演,让这个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的夜市更具魅力。

来自缅甸的学慧在弄莫湖经营着一家“老挝冰咖啡”餐车。通过朋友介绍入驻的她,看中的是这里“有点像海边度假”的氛围和国庆期间的人气。她的手工柠檬茶吸引了不少熟客,包括专程前来支持的缅甸同乡。虽然不愿刻意强调自己的缅甸身份,但学慧觉得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中国邻居友善,每月的租金也合适。更让她惊喜的是,这个占地1045亩的全国“绿美河湖”项目,未来还将串联周边景点,打造3公里长的环湖经济带。

图片3

德龙玉都毛料交易现场

与弄莫湖的休闲氛围不同,德龙玉都的夜晚充满着专业与专注。这个瑞丽最大的玉石毛料夜市自2015年底运营至今,七个交易厅在晚七点准时苏醒。管理员余生雷介绍,尽管受疫情和缅甸局势影响,市场624亩场地仍保持着70%~80%的租用率。来自盈江的王兴成在3号厅有个固定号位,每晚七点到十点营业。做了几十年玉石生意的他经历过行业起伏,有时十天半月不开张,有时一天能成交几百万元,但他始终坚信:“我的根就扎在这里。”

王兴成不直接做电商直播,但他为近三分之一的直播商户供应原料。在这个专业分工极细的行业里,“有人专攻毛料,有人专注开窗,有人负责切割”。正是这种成熟的分工体系,让德龙玉都在挑战中依然保持活力。而市场管理方则致力于维护交易秩序,对假皮假料等问题及时介入处理,为这个特殊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弄莫湖的“公益+商业”模式与德龙玉都的专业化运营,共同勾勒出德宏夜经济的多元生态。一边是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的公园夜市,通过改善民生创造就业;一边是依托产业优势的玉石交易,凭借专业分工保持韧性。这两种模式相辅相成,推动着边境小城的夜经济从简单的"亮起来"向深度的“活起来”转变。

图片4德龙玉都交易现场

作为中缅边境的重要口岸,瑞丽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多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夜经济发展。从缅甸摊主的老挝冰咖啡到傣味烧烤,从国际化的玉石交易到本地化的休闲消费,边境特色成为德宏夜经济最鲜明的底色。在这片土地上,夜晚不再是白天的简单延续,而是一种生活的重新开始,一种经济的再次苏醒,一种文化的全新绽放。瑞丽的夜,正以其独特的温度与活力,为夜经济发展书写着生动注脚。从公益到专业,从休闲到交易,从本地到国际,这里的每一个夜晚都在诉说着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故事。

德宏的夜,是云南高质量发展乐章中一段独具韵味的旋律。芒市以“本地味”赋能夜间经济多元发展,让石斛、山果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特色消费符号;瑞丽则以“公益+商业”“产业+跨境”的双生模式,诠释了夜经济从“亮化”到“活化”的升级路径。两地实践共同印证:云南夜经济的蓬勃,绝非简单的灯光与客流叠加,而是根植于区位优势、生态本底与民族文化的系统创新。当边境的夜色被赋予经济价值、文化温度与开放内涵,云南的夜经济便超越了“时段经济”的范畴,成为推动沿边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支点。这份“夜答卷”,正为云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注入充满韧性的“夜色动力”。(昆明信息港 记者姚仲恒 王奕然)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