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瑞鼎城悦榕汇商场潮玩店内,顾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胡晓蓉 摄
2025年,“情绪价值”成为年轻一代的消费关键词。从线下“疗愈空间”的遍地开花到线上“虚拟陪伴”App用户破亿,一场以悦己、解压、寻找共鸣为核心的消费变革正席卷而来。《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六成人愿意为自己的情绪消费,九成人愿意为自己的情绪溢价付费。以情感共鸣、兴趣满足为核心的“情绪经济”正从消费新现象跃升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2025—2029年中国情绪经济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达23077.67亿元,预计2029年将超过4.5万亿元。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当下,充分挖掘新型消费潜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情绪消费这片新蓝海,如何深度释放“悦己”潜能,使其在助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市场、丰富消费场景等方面发挥引擎作用,正成为云南各商场探索的新命题。
情绪带动: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情绪消费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更多地考虑自身情感需求与感受的消费行为。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主打“带来好心情”的情绪消费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从“云监督”到“好运喷雾”,从爆火的“谷子”到提供情感寄托的文创产品……消费者在情绪消费中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从而获取情绪价值和精神支持。
位于盘龙区新迎新城购物中心负一楼的“钢镚次元”街区里,黑白漫画风格的墙饰、咖啡厅、二次元主题餐厅以及风格各异的“谷子店”吸引了不少二次元爱好者。年轻人在此聚会、“轰趴”、“吃谷”,这些看似随性的支出,实质上是年轻人寻求即时快乐、实现社交、情感抒发等多个维度情绪补给的方式。对他们而言,消费不单单是购买商品或服务,更成为了一剂愉悦心情的“情绪解药”。“钢镚次元”街区主管张姝怡认为,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之所以来此消费,更多是为了社交需求,在社交中获取群体的认同感和情绪满足。
日常聚餐精打细算、货比三家,但遇到心仪却价格不菲的摆件时,却会毫不犹豫拿下。时下不少年轻人的消费观代表着一种新的消费现象——在基础消费上追求极致性价比,却甘愿为情绪价值“一掷千金”。22岁的二次元爱好者“乔渊”在手游《崩坏·星穹铁道》中为了抽中心仪的角色“连肝带氪”,成功抽到角色之后的喜悦感溢于言表。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资产评估专业负责人刘志坚认为,丰富的物质基础,已经使人们的基础功能性需求饱和,年轻人开始转向追求情感满足和非物质体验。“当前经济低迷期年轻人情绪消费逆势增长的现象,本质是压力情境下的消费理性进化与心理代偿机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压缩基础开支以保证情绪消费预算,其带来的情感回报率显著高于物质消费的边际效用;另一方面,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就业压力、房价负担等生存焦虑情况下,年轻人通过情绪消费实现心理对冲,能产生即时的舒缓效应。此外,通过购买环保产品、为兴趣社群付费等方式实践价值观、获取归属感,也能让年轻人通过消费行为重树对生活的信心以及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刘志坚说。
融合创新:打造新经济生态链
情绪价值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商业设计和文化营造有效触达消费者内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将提供情绪价值“放在心上”,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为精准捕捉当下年轻人日益高涨的情绪消费需求,昆明各大商业体也正积极转型,努力成为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情绪容器”。
同德昆明广场紧紧把握年轻一代的情绪脉搏,深度围绕其兴趣圈层与文化诉求,推出“中医生活节”、“花里胡哨大市——云南的春天真好吃”、次元执事咖啡、云南有氧生活季等活动,为年轻人营造出富有仪式感的社交空间,让他们与同好共聚,尽情释放激情,收获社群认同。
同德昆明广场经营管理人员刘咏奇说:“把握好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是未来商圈发展的核心方向,未来我们也要持续深化情绪价值这一消费理念,全方位构建一个强归属、强悦己、强社交的年轻化购物中心。”为此,同德引进了三月兽、super101、泡泡玛特等相关商户,满足二次元、潮玩、电竞等需求,满足归属感消费需求;米村食堂、lululemon、梵克雅宝等商户则能够带来身心愉悦,提升自我价值感受;小大董、锅当当等商户,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在伴侣、好友、同事之间欢乐共享的社交需求。
刘志坚认为,当代年轻人性价比与“情价比”并重的消费模式,可能通过一些路径对消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一是市场格局由标准化商品、实体零售、大众品牌等传统市场向定制化情感载体、即时情绪服务、圈层化符号品牌等现代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从供应链效率转向情感连接效率。二是供给端消费品设计逻辑将从单一功能导向转向物质、情感双要素集成,同时情绪价值也将从物质产品中被拆解出可标准化交付的服务模块。三是消费基础设施将持续升级,比如社交电商通过开箱视频、打卡攻略等内容强化情绪共鸣、促成种草到转化再到分享的闭环,促使渠道适配得到改进。
对于商家而言,把握“情绪经济”消费趋势,要深入洞察消费者情绪需求,了解不同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诉求,这是开发针对性产品的前提。同时,要注重产品创新,避免产品同质化。通过优质服务和良好口碑,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打造更有温度的“情绪经济生态链”。(记者胡晓蓉 实习生侯清清 朱建宇)